为助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需求,深化体育教师培养,2025年9月20日上午8:30,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我与名师面对面”暨学科教学论系列活动在成龙校区第一教学楼C301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一线知名体育教育名师,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级教师,山草体育工作室创始人陈志山老师,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大三和大四全体学生讲授了《技术一+“Z”技术+融合体能+运动情境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旨在帮助学子转变教学理念,扎根体育教育沃土。体育学院副院长杨成伟、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张晓林出席了本次活动。
张晓林教授主持开场,隆重介绍了陈志山。杨成伟为陈志山老师颁发聘书。
陈志山聚焦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从类别、项目、组合技术到单个技术,系统梳理了体育知识与技术的多种排列组合,并以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为例,深入解析了知识之间、技术之间以及知识与技术之间的关联性与结构化呈现。通过前沿知识的分享,陈志山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体现出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深度对接的融合实践。
陈志山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准备活动与课时内容的衔接方式,强调不同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应差异化设计,以实现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他生动演示了多种热身方法,如手脚协调的趣味游戏、不同状态下球与人的专项准备活动等,为体院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范式,助力未来课堂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陈志山指出,传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体育课堂中的人、物、教材、环境都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灵活变化,通过改变器材大小、重量、体积等,打造以“育人”为核心的体育课堂。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陈志山分享了如何利用“辅助信息”优化课堂,通过活用肢体、器械、语言、颜色、时空等因素达到弱化规则、简化动作环节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此外,陈志山以立定跳远为例,演示了“模仿-情境-角色-游戏-比赛”的递进式教学设计,为我院学子创设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程。

杨成伟表示,学院近年来持续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通过引入中小学名师授课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前瞻性。此次邀请陈志山授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体育教育的最新动态,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身能力。

通过本次“我与名师面对面”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院本科生的体育知识、职业认同与教学素养,为胜任未来的一线优秀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理论营养与实践行动方向。在场的学生纷纷表示,陈老师的讲座内容“干货满满”,理论与案例的结合打通了“以一变十”的体育教学思维,让新一轮体育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和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变得更加清晰,为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方法指导。

(撰稿:向崇豪、李冰冰 初审: 张晓林 复审:杨成伟、曾侯森 终审: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