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体育学院师生参加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学科融合 全面育人”同课异构暨论坛活动

为了深入剖析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交流体育教学领域的实践经验与丰硕成果,2024年6月7日,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21级与2022级学生参与了由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精心组织的“学科融合,全面育人”师生同课异构暨论坛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共同承办,成都市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四个体育教研联盟联合协办,并得到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指导,活动主题为“学科融合促发展,全面育人向未来”,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旨在通过论坛交流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推进学科融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image.png  

image.png

 本次活动作为我院与省级名师工作室范翔名师工作室每一年固定合作的传统校地合作教研活动内容之一,今年的同课异构活动聚焦在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从水平一到水平四4个不同年级进行集中授课展现。为了充分展示本学期大三体育教育实习学生的成果,学院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联合其他教研室、学工办和教务办等多个部门,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实习指导老师推荐、教学设计评选以及结合个人日常训练表现等综合评选,最终遴选出2021级本科生陈家平、郭润桃、张闫杰、耿姿琪四位同学分别围绕“小小特种兵”、“争做小劳模”、“运动的学问”以及“关注健康、爱护身体”四个不同主题,进行了体育跨学科融合的现场课例教学展示。6月7日上午通过四个水平段的12节体育课这一“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不仅激发了执课教师的教学创新思维,同时也引发了观课老师们深入的教育教学思考。活动现场智慧火花频现,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氛围热烈,在每一节课后的专家点评环节中,都将教师的设计创新思路与专家的核心观点相互融合,与现场观看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共同将体育跨学科教学推向了深度发展。此次活动还吸引了学院2022级网球、足球、网球共计70多名专选学生到场参与现场观摩,他们通过见习学习,不仅拓宽了教育教学视野,也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6月7日下午,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探索学科融合”的研讨会在这里如期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体育教师,他们共同就体育跨学科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image.png

各区县体育教研员所组成的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就体育跨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高新区体育教研员龚文全从理论层面出发,深入剖析了体育跨学科的内涵与价值。他指出,体育跨学科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龙泉驿区体育教研员郑荣焦则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他在体育跨学科教学中的经验与做法。他表示,通过将体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家点评环节,我院张晓林教授强调,学科融合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们对学科的起源和涵盖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当前,跨学科融合教学已被确立为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它更是国家义务教育14门课程标准中共同强调的一项内容。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的视角出发,跨学科融合的理念是普遍适用的,涵盖了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指向。具体到体育教育领域,我们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在学校体育的范畴内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特别是六大课程内容方向的统整。而大课间活动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课、内容在大、间是方式,体现了课程的直接性和全员综合性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image.png

最后,杨成伟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他着重指出,体育跨学科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重要作用。此次活动,不仅为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身才能、交流学习心得,同时也为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杨院长表示,他坚信在各位专家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体育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将会取得更加显著和丰硕的成果。这不仅是对学生们综合素质提升的有力推动,也是对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他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加强体育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贡献川师力量。

该项活动作为我院深化与地方教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新时代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品牌性活动,已经持续举办多年,受到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省市体育名师工作室和各个地市州教研机构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通过师生同课异构活动的持续深入,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技能的重要平台,也进一步加深了师范生培养中的中小学与教研机构优势资源的过程参与,从而打造大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助推区域化的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四川师范大学引领区域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

撰稿人:王菲,张晓林  初审:杨成伟   复审:曾侯森  终审:李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