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办学始于1993年成立的体育系,1998年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02年成立体育学院。目前拥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个本科专业,体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考察。
一、目标定位
学院顺应国家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校训,践行“五维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贯彻“三心四能五结合”人才培养总目标,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树立“学用相长,以体育人”理念,以学生能力达成与素质发展为核心, 以立足西部人才需求的未来“领雁式”体育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深厚教育情怀、良好师德修养、坚韧意志品质、较强创新精神、长远专业发展意识,具备扎实体育学科知识、过硬体育运动技能、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二、主要举措
1.坚持以体育人,注重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质量党建为抓手带动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水平提升。学院积极构建思政工作体系,颁布《体育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学院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综合育人优势,积极动员组织老师申报课程思政项目,举办“课程思政”院级比赛。此外,利用省级高校教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平台,通过师生、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利用实践课程开展“重走长征路”、顶岗支教、结对帮扶等,推进课程思政融合,强化“三全育人”,夯实立德树人基础。
近年来,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样板支部等称号6项,入选省级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批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2个,建有课程思政案例库20门,获批课程思政四大工程项目立项23项,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示范案例、教改项目4项,参加“课程思政”系列比赛获奖4项。
2.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
对照职业能力标准,基于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发展教育三大类课程,构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运动技能、西部特色、课岗融通”课程养成体系,重点构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运动技能、西部特色、课岗融通“五位一体”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体育课堂教学、训练竞赛、组织管理、体育教研、健康教育能力。落实课程实施大纲制度、核心课程制度,注重信息化教学融合,融入信息技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多样化教学,开展探究式、参与式、翻转式教学,开启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育人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建有4门线上课程,《体育教学论》开启课程知识图谱建设。
3.追求技能习得,构建运动技能培养体系
坚持产出导向,追求技能达成,坚持“教学为基础、训练做延伸、竞赛为检验、科技做支撑”的理念,以职业需求为标准,以运动技能过硬为目标,依托“教师+教练”团队和各类运动队,通过“普修课程-专选课程-运动训练竞赛”,构建“一个目标,两个依托,三个层次,四个融通”的运动技能培养体系,促进“教学、训练、竞赛、科研”融通发展。通过举办学生基本功大赛,实行本科生体操、田径、武术、球类等课程基本功和运动技能测试。每学期举行至少一次运动项目大类为主体的“体院杯”比赛,检验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以及赛事组织与裁判水平,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主动性。
4.对标岗位需求,建立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学院依托“课堂教学、课后课堂、校外实习课堂、社会服务课堂”四类课堂,通过认知见习、实地观摩、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四种形式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形成全周期、一体化教学技能和专业实习体系,构建全员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与省、市、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教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体育行业专家合作共创人才培养共同体,与地市州教育部门共建人才培养合作框架,与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建立对口教育帮扶长效机制,通过“微格教学-示范-展演-比赛”“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面对面互动教学-背对背同课异构”等系列活动,打通未来“领雁式”体育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5.强化综合素质,构建学生指导工作体系
为培养“文武双全”的体育人才,学院以“专业化学习+个性化发展”理念,通过“赛事-活动-训练营-实践-咨询-阵地建设-先进典型评比”等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成长发展、就业帮扶、困难扶助、心理疏导”四位一体的学生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学创”“专创”“赛创”三融合、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置心理健康、励志、学业与职业等辅导站,加强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各类竞赛、就业精准帮扶等,全面提升指导和服务工作水平。近年来,学院专业教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工作占比为100%,学生覆盖率达100%。
三、建设成效
1.教育教学初具成效。探索创建了立足西部人才需求的未来西部“领雁式”体育教师和卓越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受到部分兄弟学校应用,得到学界专家一致好评。凝练的教学成果《立足西部人才需求的未来“领雁式”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文体融合+校地联动”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质量的创新模式探索与应用》获得四川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户外休闲运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2.课程建设效果良好。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建有4门线上课程,入选高等教育智慧平台3门。《体育教学论》《排球新势力》《大众游泳》《体育心理学》《足球专项理论与实践》《登山与露营》等6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体育心理学》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1)职业技能川渝领先。近三年,连续获得四川省及川渝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第一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第一名。50余人获批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86人次获得各类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及四川省滑雪项目指导员职业技能挑战赛分获一、二等奖。3名学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和校赛一等奖。
2)创新创业初见成效。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立项5项、省级15项;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市场调研分析”等赛事,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金奖1项。
3)运动竞赛优势明显。曾在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位列27名,处于同类高校前列。近年来获国际级比赛一等奖10次,全国比赛一等奖28次,入选国家女子五人制足球队、国家三人篮球集训队、国家登山队、健身健美国家队10人。女子篮球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冠军,两次进入全国学生运动会4强,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冠军3次;女子足球队荣获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高校组)冠军2次;定向越野队获得亚洲和全国定向锦标赛冠军31人次;健身健美队荣获世界健身健美锦标赛冠军1次,亚洲健身健美锦标赛金牌3枚,10余名队员获得“运动健将”称号;舞龙舞狮队10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公开赛冠军,4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
四、发展愿景
对标国家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战略需求,体育学院将不断发挥体育教育领域的学科、专业优势,成为引领四川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高地;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等举措,不断推进学用相长、以体育人、文武双全的复合型卓越体育人才的培养。围绕一流体育学学科专业建设,彰显体育教师教育特色,努力建成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特色体育学院。
撰稿:杨成伟 初审:曾侯森 终审:李绍军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 电话:028-84481118 | 传真:028-84481118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管理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