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廖恒,女,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外聘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四川省大学生体育协会科研部副部长,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和十七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等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EI,ISSHP、CSSCI、北大核心20余篇);出版专著3部。田径、健美操曾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啦啦操国家级裁判员、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员,田径国家二级裁判员。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田径、操舞类运动项目)等方向。
研究专长:长期致力于体育与文化领域交叉学科的研究,擅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文化的融合研究。
代表性成果:
一、学术专著
1、《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现状调查与保护模式研究》
2、《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3、《健美操运动的科学训练与创新发展》
二、科研论文
1、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供给实验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中文核心) 2014.7 (独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四川武术发展回顾与思考 《体育文化导刊》(CSSCI) 2014.5 (独著)
3、羌族推杆 《体育文化导刊》(CSSCI) 2012.4 (独著)
4、形体礼仪课的优势与价值研究 《四川戏剧》(北大核心) 2011.6 (独著)
5、形体训练提升通俗音乐表演能力的实验研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6 (第一作者)
6、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研究 《音乐探索》(CSSCI) 2012.2 (第一作者)
7、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研究 《当代文坛》(CSSCI) 2012.5 (第一作者)
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及模式创新研究 《天府新论》(CSSCI) 2013.3 (第一作者)
9、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2.3 (第一作者)
10、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011年教育科学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SSHP)2011.5 (第一作者)
11、健美操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演的辅助功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CSSCI) 2009.08(独著)
12、实验教学在健美操动作编排与音乐制作中的时效性研究 《四川体育科技》省级 2010.2 (第一作者)
13、体育艺术类专业开设音乐课程的必要性探析 2011年第22届泛亚体育科学学术会议 2011.7 (第一作者)
14、《校园体育文化: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然、逻辑与应然》 《北大核心》中文核心 2021.11(第一作者)
15、《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型体育创业人才培养的四个“维度”》 《亚洲体育科技》EI (第一作者)
16.论高等体育院校学习型体育人才的培养 2011年第22届泛亚体育科学学术会议 2011.7 (第一作者)
三、课题立项
1、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现状调查与保护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EG112。
2、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课题《四川甘阿凉地区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项目编号SC21A027
3、主持教育部一般课题《藏羌彝走廊非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22YJA850006;
4、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健美操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演辅助功能之研究》,项目编号:07SB115。
5、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开设形体礼仪课的必要性研究》,项目编号:09SB075。
6、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大体操”产业发展思路与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1SA118
四、成果获奖
1、《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现状调查与保护模式研究》(专著)2014年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
2、《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专著)2017年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
3、《羌族推杆》(论文)2011年获首届全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大会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颁发)。
人生准则:正派做人,踏实做事;乐于奉献,执着追求!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 电话:028-84481118 | 传真:028-84481118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管理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