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招生录取陷阱形形色色 考生家长需要见招拆招

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根据多年来考生及其家长咨询接待过程中的种种反映,因其对招生录取过程不甚熟悉,加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或家长渴望如愿录取的迫切心理,设下若干骗局,使得不少考生或家长上当受骗的事例屡有发生。

今将《成都晚报》2011年7月4日第25版刊载的记者经多方采访与归纳的招生陷阱转登如后,切望考生和家长务必保持警惕。

1.混淆概念

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保证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

见招拆招:实际上,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根本不需要参加高考就可就读。

2.冒充招生人员

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招生宣传资料,诱骗考生及家长。取得家长信任后又强调录取难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帮忙。

见招拆招: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网上录取,任何人为因素都不能影响录取结果。

3.声称“低分高录”

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级招生部门领导的熟人、亲戚,有办法帮考生低分高录,甚至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

见招拆招:招生录取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分数线分批次投档。最终录取结果上报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没有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有特权。

4.谎称有“内部指标”

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有某些高校的“内部指标”、“小计划”,等家长先付了钱后,送上一张假的通知书便卷款逃之夭夭。

见招拆招:所有招生章程都是经省教育厅审查,并在教育部备案的,内部指标不可信。

5.“自主招生”不设分数线

利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误导考生和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设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见招拆招:自主招生也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才可。考生和家长只要打电话到高校咨询或上网核实便可知真假。

6.以“定向招生”名义进行诈骗

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收取所谓“定向费”。

见招拆招:定向生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才允许招生,除少数部委属高校(如清华、复旦)面向特殊行业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外,招生计划没做要求、没公布的高校肯定不安排、不接收定向就业招生计划。

7.打“时间差”

以“帮忙”为由,获取考生的报名号、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密码信息后,利用考生信息渠道不畅而产生的“时间差”,赶在考生之前获取录取信息。这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他们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声称是自己找亲戚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后考生才被录取的,向考生和家长索要“活动经费”。

见招拆招:考生对自己的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考生身份识别卡密码及修改过的密码要注意保密,不要丢失或让他人掌握。

此外,我校在招生计划投放省(市、自治区)所属各批次的录取时间已经在我校门户网、招生信息网公布,同时,对于我校经生源所在地招生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即录取结束)的各种信息(招生计划执行情况、实际录取最高分、实际录取最低分等统计信息和提供考生查询是否被录取的相关信息)将在录取结束时即予发布。

四川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2011年7月4日